重商崇奢理性务实:江南文化有何特殊的精神因子

2017年04月18日19:42   解放日报   微博
江南文化有何特殊的精神因子江南文化有何特殊的精神因子

  ■自古至今,“小扬州”“小杭州”“小苏州”“小上海”等别称在江南城市中俯拾皆是。这种活跃的“小某某”文化现象,既是卫星市镇与中心城市之间存在联动合作关系的一种表现,更有见贤思齐的竞逐意识。事实上,历史上也不乏“小某某”超越并取代“某某”的案例,大的如上海取代苏州,小的如无锡取代常州在近代崛起

  ■研究面向社会、关心现实的经世之学,是江南文化对传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学术态度的某种修正。近代上海是中国的文化中心以及各种先进思想的宣传基地,进一步将江南文化中的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兴亡有责等精神因子挥洒得淋漓尽致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今天的长三角城市群在我国城市发展中之所以独具特色,与江南文化密切相关。江南地区特有的政治经济、人文地理、社会结构、文化传统和精神范式,不仅决定着长三角城市群的现在,而且必将影响到长三角一体化的未来。然而,仅仅意识到文化储量丰厚、传统相关度高是不够的,下一步的关键是如何在返本开新的基础上,实现江南文化的重建与当代转换。

  见贤思齐:古今多少“小扬州”

  长三角地区是当今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城市体系最为完备的一个区域。各具特色的小城镇星罗棋布,城镇分布密度达到每万平方公里80多个,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左右。这种中小都市(市镇)的密集出现,是唐宋时期江南地区社会经济变革的重要表现,并在明清时期达到一轮高峰,发挥着重要的经济和文化职能。

  同时,江南城市体系下层的重要性和厚度,即中小都市(市镇)的兴盛,与改革开放之后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苏南模式”有着历史承接关系。这是长三角城市群现今的突出特征之一。其在文化上的表现就是,江南城市(包括市镇)称谓上“小某某”的普遍应用。

  以“小扬州”为例,仪征因为盐务的缘故,商贾作派和文人风气与扬州相通。厉惕斋《真州竹枝词》云:“敢说吾乡浑不俗,君来又住小扬州。”高邮的生活方式和人文气息颇似扬州,故王虎卿《珠湖竹枝词》云:“莫笑一州如斗大,而今已作小扬州。”泰州在晚清一度是东南政治经济重镇,朱宝善《海陵竹枝词》云:“眼底烟花太寥落,淮南赖有小扬州。”

  不仅“小扬州”,自古至今“小杭州”“小苏州”“小上海”等别称在江南城市中俯拾皆是。这种异常活跃的“小某某”文化现象,既是卫星市镇与中心城市之间存在联动合作关系的一种表现,更有见贤思齐的竞逐意识。事实上,历史上也不乏“小某某”超越并取代“某某”的案例,大的如上海取代苏州,小的如无锡取代常州在近代崛起,等等。

1 2 3 下一页

(责编:小题)

小说推荐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