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城市压力:都有哪些国家设立过首都副中心

2017年04月17日15:13   环球时报   微博
都有哪些国家设立过首都副中心都有哪些国家设立过首都副中心

  设立雄安新区的消息近来引发热议,这对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有效缓解北京“大城市病”有重大意义。历史上,不少国家的首都在疏解非首都功能上都进行了探索。有些卓有成效,有些则衍生出新问题。

  日本:“副中心”让东京卸压

  日本首都东京是世界最大城市之一。战后日本经济起飞,东京人口迅速膨胀。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日本以跨越式工业化为目标,全力发展制造业,东京被作为经济中心之一,享受各种政策倾斜。制造业和服务业的高度密集,让东京相对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不断拉大,东京都市圈GDP占据日本全国近1/3。

  产业集聚的结果是人口的集中。东京都市圈占全国面积的3.5%,但人口占全国近30%。上世纪60年代,东京的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4000人,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

  上世纪8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时期,东京土地总价一度相当于美国全国土地总价,“地王”不断涌现。日本媒体感叹道,东京从日本全国“源源不断地吸引能量”,“东京国”君临天下的同时已臃肿不堪,而日本其他地方的活力则被吸干了。

  为了改变东京“一极集中”的状况,70年代以后,针对东京“都市病”的各种弊端,日本政府规划的基本思路进一步明确:避免城市业务功能过度集中在都心区域,缓解东京中心区域的压力,将产业、机构和人口逐步疏导到周边地区。在此背景下,东京出现了诸多“副都心”和“新都心”。

  从1958年到1985年,日本政府共有三次“首都圈整备规划”,打造了7个副都心。日本还在东京周边地区大建“新都心”,将一些行政部门迁移出去。如“筑波大学城”就是其中之一。日本政府的调控措施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东京的“过度膨胀”,让东京的城市拥挤程度有所下降。与此同时,东京高昂的生活成本和商务成本也导致迁入人口下降,成为调控东京人口的“隐形因素”。

1 2 3 下一页

(责编:小题)

小说推荐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