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舌尖上的威胁”曾困扰欧洲上百年

2017年03月30日13:54   环球时报
“舌尖上的威胁”曾困扰欧洲上百年“舌尖上的威胁”曾困扰欧洲上百年

  巴西黑心肉丑闻被披露之后,多国纷纷暂停从巴西进口牛肉,“舌尖上的威胁”也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虽然食品安全的问题由来已久,但在那些“现代化工业”遇上“缺乏监管”的时代,总容易盛行各种“黑暗食品”,古今中外都是一样。

  面包中的明矾

  在巴西黑心肉丑闻中,奸商们在过期的肉品中加入化学物质以掩盖变质的气味与颜色。这类做法大行其道的历史,则可以追溯到18世纪前后。当时现代化学在欧洲逐渐盛行,但这些学术研究成果,相当部分竟然摇身一变,混进了欧洲人的餐桌。

  以欧洲人的主食面包来说,按传统上等人吃的是精面粉制造的白面包,而夹杂着麸皮的黑面包则是社会最底层的口粮。那么有没有可能制造出价格便宜的白面包呢?答案是“很容易”。只要在劣质面粉中加入明矾,“更轻、更白、价格更便宜”的“白面包”就源源不断地出炉了。在奉行充分自由竞争主义的英国,这种现象尤其明显,哪个面包师不用明矾,就得面临亏本的危险。

  1756年左右,由于英国粮食减产,英国面包师们不得不在面包中加入更多的明矾才能保证口感。但要知道,明矾中的铝会导致儿童神经发育受损以及成人骨质疏松,如今已经被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禁用。根据当时的记录,伦敦市面上几乎所有面包都在大量使用明矾,最终迫使英王于1758年下令禁止在面包中加入这种“添加剂”。但禁令并没有什么效果。随后的抽样调查显示,几乎所有面包都掺有明矾,即使打着“绝对纯正,不含明矾”的面包也同样如此。

  被各种“化学添加剂”改造过的还远不只面包。看起来“浓稠洁白”的牛奶里,其实掺入了米粉、木薯粉甚至是石灰(《甄嬛传》中,华妃用木薯粉喂温宜公主,以此来陷害甄嬛);菠菜的绿叶是靠含铜化合物染成的;绿茶是用醋酸铜染色的树叶伪造的……对于低端市场,这种造假情况更加恶劣,例如鱼贩子将臭鱼的鳃部染红冒充新鲜鱼,橙子被煮过以增加重量,涂上某些化学药剂变得闪闪发亮再拿去卖。

  至于孩子们喜欢的彩色糖果,也大都是化学染料的“杰作”。早期不良商贩是用有毒的原料来让它们呈现出漂亮的外表。到19世纪早期,这些彩色糖果已经完全是化工品了:红色糖果使用的是红色氧化铅,绿色糖果色素中多有铜,黄色糖果多含有藤黄或铅铬黄。这些颜色都有可能导致食用者失明。

1 2 下一页

(责编:小题)

小说推荐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