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与《金瓶梅》中的武松有什么不同

2017年03月23日11:39   解放日报
武松打虎是流传很广的故事武松打虎是流传很广的故事

  提起武松,妇孺皆知,街头巷尾也常能听到他的英雄事迹,如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和徒手打死猛虎等。对于这个“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大丈夫,《水浒传》的权威批评者金圣叹将其评为“上上等人物”,称他是天神一样的存在。

  《金瓶梅》里也有一个武松,与《水浒传》里的前段描述相近,都是从打虎开场,路遇亲哥(地点有变化,前者在阳谷县,后者改到了清河县)。接下来也是潘金莲勾引小叔,被武松严词拒绝,后武松出差东京,潘金莲勾搭上西门庆,合谋害死武大郎。区别在于后段:武松上狮子楼找西门庆索命的时候,不但没有杀死西门庆,反倒误杀了县衙里的同事,因而被发配到千里之外,直到西门庆死后,才返回家乡,最终杀死了潘金莲。

  《金瓶梅》:“耿直哥”变成“心机男”

  学界有一个承袭已久的基本定论:《金瓶梅》里的武松故事,基本是从《水浒传》中引用过来的。不过,两部小说中的武松形象,相似之中其实有着极大的不同,甚至初读《金瓶梅》之际,多少会让人觉得它有些丑化英雄。

  就展现英雄气概的打虎情节来说,两书描写的差异就使得这个传奇英雄的表现略有不同。上景阳冈之前,《金瓶梅》里这样写他:在路旁酒店内,吃了几碗酒,壮着胆……大扠步走上冈来。倒像应和着“酒壮怂人胆”这句俗语,全没了《水浒传》里连喝十八碗烈酒“透瓶香”“出门倒”的豪气与渲染,让本应更传奇的徒手打虎故事减了那么一点神奇和豪情。

  打虎之后,使没了力气的武松更与常人无异了——武松正坐在石上歇息,只听草坡里刷剌剌响。武松口中不言,心下惊恐:“天色已黑了,倘或又跳出一个大虫来,我却怎生斗得过他?”谁知道,怕什么来什么。只见坡下钻出两只大虫来,吓得武松大惊道:“啊呀!今番我死也!”这种反应是《水浒传》里的武松没有的,甚至应该是为其所鄙视的。

  对比可见,《水浒传》总体上突出了武松天神般的英雄一面。但《金瓶梅》里的特写,尤其是多出来的、不加掩饰的“惊恐”“大惊”等,在有意无意间突显了武松凡人性的一面。

  更明显的差异还要到武松杀嫂的情节。《金瓶梅》里武松误杀了他人,被“迭配孟州牢城”,直到第87回才遇赦回乡。此时,他心心念念要杀之为兄报仇的原嫂嫂已经嫁到西门家五六年,又因与女婿通奸被逐出家门,被当初设计帮助她和西门庆通奸的王婆收留在家中,打算再卖上百十两银子,发一笔小财。照《水浒传》里武松的脾气,一定会杀掉这两个奸恶的妇人;可《金瓶梅》中的武松,不知是不是被几年流放生活磨折得没了英雄气概,竟从“耿直哥”一下变成了“心机男”,那种正大光明、磊落坦荡的豪气也一并消失殆尽:他居然想出上门求娶潘金莲的计策!

  虽然潘金莲因耐不住对武松曾有过的性幻想,真心想嫁给这个当年心心念念的打虎勇士,但她最终遭受的荼毒比《水浒传》里的描写来得更加残酷和惨烈。简单说,《金瓶梅》里的杀嫂描写,使得武松的英雄形象从快意恩仇的决绝,一变而为残酷冷血的狠毒。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武松杀人后,可以不管不顾亲侄女,却不忘拿走银子。相较于《水浒传》中那个不贪财不恋色、无所畏惧、大义凛然的真正英雄,这里的武松却露出了与常人一般无二的普通、世俗甚至市井、猥琐的一面。

  长久以来,《水浒传》中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也塑造了一代代读者的“英雄想象”。无疑,《金瓶梅》里的武松,是远远低于这个标准的。

1 2 3 下一页

(责编:小题)

小说推荐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