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毒品问题为何比清朝更加严重

2017年03月20日10:54   新浪读书   微博

  来源:趣历史

  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在虎门当众销毁了英美烟贩交出的鸦片237万斤。后来联合国将虎门硝烟结束的第二天定为了国际禁毒日。

  鸦片问题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问题,民国时代鸦片问题的严重性,比林则徐在世时犹有过之。

  在林则徐逝世以后,鸦片问题十分严重,不仅红土、清膏(均是鸦片)源源输入,而且国产烟土(也是鸦片的别名)充斥市场。毒品泛滥的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暗中贩毒。

  帝国主义利用在中国的租界特权和内河航行特权,将制毒、贩毒的机关布满中国。上海是他们公开推销鸦片的主要基地。

  英国怡和洋行,垄断上海鸦片贸易达30年之久。销售范围包括长江流域各区,销售总量,共计约100万箱(每箱1000 两)。其后,沙逊洋行和哈同洋行,亦相继成为英国在上海销售鸦片的主要据点。

  沙逊、哈同等洋行销售的,都是印土(印度鸦片),一般分两种。一种叫“大土”,潮州人称“公班”,每颗重3磅,用烟叶包裹,黄黑色,形状像足球。质地较软,主要供贵族、官僚吸用。民国初年,每两价格高达光洋3—4元。另一种叫“小土”,潮州人称“加尔加答”(加尔各答的讹音。因产于印度加尔各答故得名)。每颗重1磅,黄黑色,质地较大土坚硬,质量亦稍次。价钱最高时每两2元。

  英国在上海独占鸦片市场,引起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垂涎和妒嫉。美、法、日等国联合抗议,并在报刊上揭发英国在上海租界公开贩卖鸦片,还告到国际禁毒会。英国不得不在上海英租界宣布禁烟。土行、烟馆随即将招牌全部收起,门口站岗保护的印度巡捕也撤走了,巡捕房还不时派出巡捕,进行突击搜查。似乎禁烟是认真的,成效是显著的。其实这些都是在演戏,为了掩人耳目和宣传的需要。烟馆招牌收起,营业照旧,站岗巡捕撤去,便衣巡捕代之。巡捕的突击搜查,事先都曾“知会”。

1 2 下一页

小说推荐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