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苏轼怎样做旅游文案?

2017年01月04日13:57   大洋网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在中国古代,有一种文学,叫做建筑物文学,一些文学作品,包括名作,是从新建的建筑物产生的,这些建筑物也随着这些作品而不朽,哪怕建筑物不存在了,它们的名声却还随着相应的诗文而流芳千古。例如曹操建铜雀台,就有《铜雀台赋》;李元婴建滕王阁,就有《滕王阁序》;刘禹锡不过住个破房子,居然还能产生一个妇孺皆知的《陋室铭》;欧阳修当滁州太守,于是就有了《醉翁亭记》。同时,这些作品其实也不妨看做是“套路”很深的旅游推介文。

  话说宋朝的欧阳修,以及他的晚辈苏轼,都曾在地方修过亭子,都有过妙文记载,那么欧阳和老苏这两位文豪是怎么为这些亭子推文的呢?

  文学名作的由来:

  一处亭子带来一篇佳作

  且说古代的文人在地方建一座亭子,是常见的事情,不像高台广厦那么成本高,而又能给当地人遮风避雨,带来福利,且能够增加山水景物的人文色彩,付出少而社会效益广,确实是件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欧阳修是苏轼的长辈,北宋庆历五年,即公元1045年,欧阳修被贬滁州为太守,当时的他还不到40岁,应该是意气风发的时代,却因当时不得意,居然自称为“醉翁”,他自己的诗歌当中也有交待:“我时四十犹强力,自号醉翁聊戏尔”。而这个时候的苏轼,还住在四川,是个十岁不到的小朋友。

1 2 3 4 下一页

小说推荐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