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实录:柴剑虹、张光璘缅怀季羡林教授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7月13日 17:11  新浪读书

  2009年7月11日上午9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季羡林先生在北京301医院辞世,享年98岁。

  13日16:00,《季羡林全集》编辑委员会主任、著名学者柴剑虹,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东语系教授、季羡林先生唯一认可的传记《季羡林先生》一书作者张光璘教授独家做客新浪读书,与网友共同追思恩师季羡林教授,同时缅怀原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先生。

柴剑虹、张光璘缅怀季羡林教授视频
1.柴剑虹、张光璘:与季老的相识相知 2.张光璘:季老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3.柴剑虹:季羡林全集是给季老的礼物 4.张光璘:季老很尊重别人的作品
5.张光璘:季老家庭温馨和谐 6.柴剑虹:季老强调大国学
7.柴剑虹:季老对以往作品存有遗憾 8.柴剑虹:季老对传媒抱有希望

  以下是访谈实录:

  主持人尹俊: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新浪演播室,我是主持人尹俊。今天下午我们同样要缅怀刚刚离去的季羡林老师。再一次介绍今天做客演播室的两位嘉宾,第一位坐在我旁边这位,欢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东语系的教授,也是《季羡林先生》的作者,与季老共事了20年,我们听听您的讲述,我们欢迎张光璘老师。

  张光璘:大家好。

  主持人尹俊:第二位我们认识一下,是著名学者,也是《季羡林全集》编委会的主任柴剑虹老师,欢迎你。

  柴剑虹:大家好。

  主持人尹俊:柴老面前摆了6册书,刚刚从印刷厂拿过来,市面上看不到,是刚出的《季羡林全集》1—6卷。

  柴剑虹:季老这个全集是上个月8号刚开印,印的时候我们还举行过仪式,就想着6卷在季老今年生日之前献给季老,很可惜。第一卷拿到的时候请家属看了一下,但是没有拿给季老看,还没来得及。

  主持人尹俊:留下了一个遗憾。

  柴剑虹:是。

  主持人尹俊:我知道您从事《季羡林全集》的编辑工作,在编辑工作之外您跟季老的交往或者接触多不多?

  柴剑虹:我不是北大的学生,1983年在兰州成立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季老是我们的会长,一直做了26年会长。我就一直在会长的领导下做一下敦煌吐鲁番的研究联络工作,后期我担任学会的秘书长,跟季老的联系还是比较多的。季老最早也是希望我能够跟他学一下梵文,但是我自己觉得没有这个天分,也没有这个能力。但是因为我研究生毕业以后,从1981年到现在一直在中华书局工作,所以在编辑书上面跟季老也是有很多来往。

  主持人尹俊:您跟季老有26年的渊源,太厉害了。另外一位张先生,您跟季老的渊源也很深,给我们讲一讲。

  张光璘:我是南开大学中文系的老师,80年开始调到北大国外语研究所工作,当时季老是研究所的所长。当时从80年开始到现在一直在季老的领导下工作。我的工作主要是协助季老做一些编辑工作,比如编辑《敦煌研究》,编辑季老的文集。1998年出了一套24卷季老的文集,学术上作为季老的学生,协助他做一些工作。

  主持人尹俊:其实您给季老出过一本传记,对季老应该是很了解的一个朋友。

  两位都跟季老有这么深的渊源,两位的印象当中季老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两位如果现在给季老一个评价或者一个形容?

  张光璘:季老是平凡而伟大的人,他不像教授,不像学者,简直像工人。

《季羡林全集》编辑委员会主任、著名学者柴剑虹,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东语系教授、《季羡林先生》一书作者张光璘教授独家做客新浪读书
《季羡林先生》一书作者张光璘(左)、《季羡林全集》编辑委员会主任柴剑虹(右)做客新浪读书

  主持人尹俊:没有架子,平易近人。

  张光璘:没有学者的架子。但是在平凡中又显出他的伟大。他的伟大也不是自以为自己多么了不起,而是实实在在做了很多了不起的事情,所以让大家非常佩服。我觉得季老这个人,如果我们借用鲁迅先生一句话“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在我看来是中国人的脊梁。

  主持人尹俊:你是觉得他很有气节。

  张光璘:他是很讲气节的人,又是很平凡的人,他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平凡人,自己说自己是一个土包子,不是洋包子,虽然他留学德国十年,但是他一点洋味都没有。不认识的人,在大街上看见他,绝对不会引起注意,他太平凡了。但是他又太不平凡了,在我的一生中没有见过第二个。

  主持人尹俊:唯一一个。柴先生的感觉呢?

  柴剑虹:我很同意刚才张老师讲的。我的感觉季老就是一个很平凡的读书人,但他又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学者,也是一个很好的写书的人。尤其他写的书,不管哪一方面,是文学的创作还是学术的专著,还是翻译的著作,我个人觉得在我们的文化学术界是极罕见、极罕见的。所以,他的书为什么能赢得这么多读者的欢迎,恐怕跟他这方面有很大关系。

  主持人尹俊:如果让您用一句话来形容季老,您会怎么去形容他?

  柴剑虹:昨天有记者采访的时候,我曾经讲过,季老就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一个有良心的读书人。

  主持人尹俊:伟大的爱国者,有良心的读书人。张先生,如果让您来形容的话?

  张光璘:他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物。

  主持人尹俊:平凡而伟大。不约而同都用了“伟大”这个词,我想真的在这种平凡中可以见识到伟大的精神所在。另外我们也不得不说季老学术的成就,柴先生您怎么来看待季老学术方面的成就?

  柴剑虹:以我的学历和知识是没有资格来评价季老的学术,因为季老的学术“博大精深”。有的人讲季老有很多学问,是绝学,是世界上很少有的几个人才能做的学问。但是另一方面季老又力求把他的学问,比如和我们当前最重要的一些问题,比如中国和国外的文化交流、各民族的文化融合结合起来。这个学术关系到全世界的每一个人,这是非常重要的。把他精深的学术和每个人都有切身利益的一种东西连接在一起,意义就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应该说具有世界性的意义。

  主持人尹俊:张先生,您觉得季老的成就源自于哪里?

  张光璘:因为现在对季老的评价比较混乱,有很多“家”,季老本身又声明我不是国宝,不是国学大师,所以造成了一些不理解。季老究竟是一个什么人?根据我个人的看法,首先我觉得季老像胡适一样,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的知识不是某一个方面,而是方方面面很多方面。

  刚刚去世的任继愈先生,和他是很好的朋友,任继愈先生曾经评价过季老的学问,说季老的学问是介中国和西方之间的学术,是介古今之间的学问。就是他的学术在中西之间。这是什么意思呢?季老实际上真正的学术是东方学,而最主要的就是他的梵文和吐火罗文。两部主要的著作就是《糖史》,《糖史》就是文化交流史,第二个就是吐火罗文。这是他学术的关键所在,吐火罗文没有多少人能读懂,全中国只有他一个人能读懂。我们能看懂季老的书,绝大部分不是季老专攻的学问。我们能看懂的这些东西,已经是他次要的学问,所以我说他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但是他专攻却是东西之间的语言学。

  主持人尹俊:柴先生,我们从季老身上可学习的或者可供我们借鉴的是怎样的一些东西呢?

  柴剑虹:季老可供我们学习的实在是太多了。但是我们从读书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每一个人从小到大离不开书,季老是一个很爱书的人,很爱读书的人,也是不断在写书的人。他这么大年龄了,眼睛也看得不是很好,耳朵也听得不是很清,这种情况下,他还是在努力想写,因为他去年就跟我说,中华书局出了一本季老的《佛教十五题》,把季老佛教方面的书籍结集起来,得到他的赞成。他说还希望写第16题。另外,他关心这些年在中亚和我们国家西北地区出土的新的西域、中亚文字的文献,一些残片,他非常关注,每次见到我都问有没有新的,有新的就要很好的研究,这一点非常了不起。

  另外,他对世界学者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我3月底4月初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在法国见了一个很有名研究这方面的专家,他就问我季羡林先生怎么样,我就告诉他一些情况,他就说“季羡林先生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学者,了不起,我们西方的学者都很尊重他”。季老对自己的书,他读的书、写的书都十分十分重视。

  主持人尹俊:接下来我们就要提到两本书了,一本就是现在摆在我们桌上的这本《季羡林全集》,刚刚出炉的,现在出了1—6卷,计划还得出下去是吗?

  柴剑虹:30卷。

  主持人尹俊:还有24卷要陆续出炉。另外一本是《季羡林先生》这本书,是季老的传记。今天刚好两位都是参与到这两本书中,特别是《季羡林全集》这本书,我们先从这本书开始谈。这本书前六卷大概是什么内容?

  柴剑虹:前六卷主要是,1、2、3卷是季老创作的散文,散文是从1929年开始,一直到2008年这么长时间季老创作的各种散文。第4卷、第5卷是他的回忆录,包括大家都很熟悉的《牛棚杂忆》,还有20年代末在清华学习的时候写的《清华人物记》。第6卷是他写的序跋。

  主持人尹俊:这样一个时间,外研社出这样一套季羡林全集,它的意义何在?

  张光璘:外研社出全集,最早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参与。是因为北大的一个副校长调到北京外国语大学当校长,他希望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能够出版季老的全集,跟季老谈了。一般情况下我们知道全集不是在一个人的生前出版的,但季老觉得无所谓,季老说很好,愿意出我也很高兴,这样他们就把这件事提上议事日程。

  因为我们是按步骤来做的,并不是赶在这个时候,我们想着这六卷在今年出版,因为有两个事情,一个是季老今年98岁的生日,8月6号我们想在这个时候给季老做一个礼物。第二,今年10月份在法兰克福有一个国际书展,拿出去作为世界文化交流的东西。

  主持人尹俊:据我了解这本书的很多编委都是季老亲自指定的,而且在书的编辑过程中有很多人参与进去。这个过程也是不太容易是吗?

  柴剑虹:因为外语教学研究社非常热情,把具体的任务就交给一个编辑。但是因为外研社原来主要的强项是在外语的教学这方面的工作,比如课本、图书这方面。后来他们就向季老提出来,能不能找一些文史方面的专家或者一般的编辑来做。季老就提出来两个方案,一个是请一些以他的学生为主,像张老师作为编辑全集的专家委员会。另外,他提出来希望我能够搭起一个班子,找一部分编辑,组成一个编辑委员会。这样我就找了主要是以中华书局为主。为什么不是外研社而是中华书局呢?因为季老是中华书局的顾问,多年来对中华书局有非常好的评价,我们联系也很好。中华书局成立90周年的时候,季老拟了一幅对联,说中华书局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是出版界的中流砥柱。所以,中华书局一直非常敬佩季羡林先生,我们也出了他的《大唐西域记校注》,也得到了学界非常好的评价。这样中华书局的编辑也有责任协助外研社把季老的全集出好,季老对这一点非常满意。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陈辉)

相关专题:国学大师季羡林逝世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季羡林 国学 逝世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