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李银河称王小波战胜了时间 读者基数在增加http://book.sina.com.cn 2007年04月11日 12:25 新浪读书
![]() 李银河:王小波是我的历史,他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1997~2007年是作家王小波放下他喜爱的文学独自离去的10年,也是推崇他的读者对他的理念和作品一路追随的10年。今天,回顾王小波生命中的重要时期,在这个特殊的纪念日,由王小波“粉丝”倡议,《亲密》杂志主办的“重走小波路”启动仪式在人民大学举行,新浪第一时间连线参加启动仪式的李银河(blog)女士,并在线直播访谈过程。 以下是访谈实录 主持人:通过新浪博客的检索也看到了很多博友对这个活动的观点。另外,“重走小波路”的博客是在新浪开的,有很多网友在里面留言。 昨天4月10日,您发表了一篇怀念王小波先生的博客,在我们的博客首页的独家里推荐了,题目是“小波时间”。我看了以后特别感动,您有一个中心观点,提到王小波是战胜了时间的,您怎么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李银河:其实我觉得应当是人们一直在读他的书,从最初人们看到他的书起,我就发现有一些年轻人很喜欢他的作品。就像鲁迅博物馆馆长孙郁,他原来没有读过王小波的书,突然有一天发现他的女儿简直是“言必称王”,总用王小波的风格来说话。她女儿在北京最好的学校北京四中读书,等于是中学这个年龄层的精英,那才是十几岁大的孩子。他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就开始看王小波的作品,才觉得真的特别好。 王小波写的东西里有两类:一类是纯文学,非常有生命力,主题都是超越时空的,比如爱情或者是死亡。因为一些纯文学的主题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如果他写得好,每一代的人都会喜欢。另外,他自由主义的理念,正好是中国现在最需要的。因为中国现在正是处于从前现代到现代的一个过渡过程,像西方从中世纪走出来以后马上就是文艺复兴,所需要的就是那一套,而最需要、最配套的就是自由主义、人文主义,从神的阴影里刚刚走出来。 主持人:我自己看王小波的作品,也是在王小波去世以后。最早看到他的《似水柔情》,还有他的《黄金时代》、《精神家园》,确实感受到一种巨大的欢快,我在看其它作品的时候很少有这种感觉。王小波作品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永远路边有花朵,你在阅读的时候有一种愉快感。他的这种风格在十年前和十年后,读者的评价有没有什么变化?另外读者的基数是不是在增加? 李银河:读者的基数肯定在增加。你讲到阅读王小波作品的快感,有一次崔卫平也谈到,她说看王小波的文字你不能在地铁那样的地方看,你突然一发笑,打扰旁边的人,人家说这人怎么神经病。看王小波的东西得在屋子里,在床上或者是沙发上,看着看着就笑倒了。现在肯定有更多的人在阅读他的文字,不但能体会到当时那种快感,而且有很多人能够感受到作者写作时的快乐和激情。所以,现在有很多人在模仿他的写作风格。 主持人:王小波的小说里不仅仅有快乐的成分,他的《似水柔情》也是我看的第一部写同性恋爱情的小说。当时我非常感动,是第一次让我感觉到同性恋的爱情。其实他小说里的东西是非常多的,在《似水柔情》里似乎看不到幽默、调侃的东西。 李银河:《似水柔情》里也有这些东西,比如说雨儿是资产阶级,匾是无产阶级。 主持人:但整体思想是很伤感、忧伤的。很多网友都关心一个问题,您刚才谈到的是在大众潮流中的王小波先生,作为他的妻子,他在您心中这十年有一个什么样的变化? 李银河:应该没什么变化吧。 主持人:一直是这样? 李银河:对,我觉得他是我的历史,他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主持人:您在博客文章里也谈到那些伤痛也会随着时间平复?今天您谈起王小波,会不会比十年前更理性一点?更有学者的眼光? 李银河:对。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