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实录:翟华聊国际见闻和东西方文化差异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6月18日 13:15  新浪读书

  16日下午,国际公务员、《东方文化西方语》作者翟华(blog)来到了新浪读书名人堂做客。翟华长期在欧洲、非洲和亚洲各国生活工作,现在在国际金融组织任职,除扎实中文功底以外,通晓英语、法语和日语三门外语,足迹遍及亚非欧美各国。在海外二十五年间,翟华积累了大量跨语言文化间的交流经验。他常常将小观察放到大环境中,文章视野独到,风趣睿智。

翟华聊国际见闻和东西方文化差异视频
1.翟华:北京用25年缩短了和巴黎的差距 2.翟华:说的最熟练的三门外语
3.外国人听中国人说话像吵架 4.中国人“明知故问”让美国人很诧异
5.中国人在国外有很强的民族意识 6.中国人的性格像浏阳河,弯太多
7.翟华:外语一定要通过点滴积累 8.好想法没记下来和丢钱是一样的
9."十大最受欢迎的中式英语"说明很自信 10.翟华:我是个绝对内向的人

  (以下为本次访谈实录)

  主持人:全球新浪网友大家好,这里是新浪名人堂节目,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东方文化西方语》的作者翟华老师,先请翟华老师先跟大家打个招呼。

  翟华:主持人您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翟华老师是国际公务员,这是什么样的职位呢?

  翟华:就是公务员。有时候在国内,咱们说起公务员以后,想象的可能还有点权利,我们这种公务员是绝对没有权利的公务员,是真正的公仆,可以负责任地说。

  主持人:您是在国外已经呆了25年了是吧?

  翟华:算起来25年了。

  主持人:去过哪些国家?

  翟华:我1984年是我第一次出国,我连日期都记得,是7月1号,这是咱们的纪念日,所以记得很清楚。从7月1号,1984年那年到今年25年了。第一次到的是法国,法国读的书,读书以后,回到亚洲,在泰国教书,教的学生都是亚洲国家不同的学生,因为我们学校是亚洲理工学院在曼谷,从曼谷又到了非洲,在非洲做发展援助叫非洲开发银行,在非洲开发银行做了七年以后,又到了亚洲开发银行。居住的国家是三四个,但是因为工作关系,走的地方就比较多,很难去讲了,但是具体来讲,就是说国内旅游的朋友不去的地方,我一般都去。

  主持人:您算过没有,总共走过多少个国家?

  翟华:非洲里有52个国家,这五十几个国家我大多去过,再加上亚洲,东南亚一些国家,我比较少去的是美国、欧洲,当然也去,那个地方比较少。

  主持人:游客常去的地方,你不常去。

  翟华:即便是游客去的比如说菲律宾,游客去海滩,那我不去的,我去乡村。

  主持人:都走别人不走的路。

  翟华:因为工作关系。

  主持人:您去过这么多国家,跟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您是怎么去适应这种文化上的冲击?

  翟华:这个冲击,应该说25年,如果有冲击的话,一开始那个冲击波一定很大,慢慢慢慢这个波动幅度就小了一些,到现在,我经常意识不到我在一个外国,有时候我不知道我在哪个国家,经常想不起来,知道我有工作在做,不知道哪个国家。现在冲击感小多了,冲击感最大是1984年,当时中国和外国的差距确实是天壤之别,我们自己留学生当时议论,巴黎和当时的北京是差100年还是50年,争论只能在50年的差距和100年差距的争论,但是25年之后,我们回头做一个结论,100年的差距我们大概用25年追上了。

翟华讲述刚出国时感受到的文化冲击
翟华讲述刚出国时感受到的文化冲击

  主持人:现在翟华老师的博客在新浪有三千万的点击,有很大一部分固定人群通过您的博客来学语言,看世界,您觉得语言跟文化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翟华:先说点格局低一点,您这个问题格局很大。我写博客也好,哪怕现在出书也好,都是业余的副产品,是我自娱自乐,如果在我自娱自乐的过程中,有网友能够有所收获,学语言也好,了解世界也好,有所收获,那又是一层副产品,我很高兴有这种结果,但是如果把它放大到文化,像你提这个问题来说,我觉得当初做得没这么想,现在有这样的效果,我还很乐意看到。

  主持人:有没有想通过语言跟大家的分享,想表现一些文化上面的东西?

  翟华:我有一个特别的想法,25年以来这么长时间,我觉得我们自己包括我自己,常常把中外分得很清楚,中国人、外国人,有时候把外国人又简化成中西分得很清楚,但是我自己感觉25年来,我一开始说如果有文化振荡的话,一开始很大,那个时候确实能够感到中西差别,25年以后,我有时候意识不到这种差别,这是为什么?你会发现你对国外越不了解,你会越觉得这个差别大,慢慢了解了以后,你会发现其实人与人之间没有那么差别。

  主持人:是不是就像您书上说的这句,如果说人说话的语言不同,但是咳嗽声音一样。

  翟华:我想传达的意思就是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差别真没有那么大,尤其我们动不动说中外差别,中西差别,如果要是说你不信的话,咱们重新走一趟,咱们请您,请网友到外国走一趟,你会发现最基本的东西,《三字经》头两字说得,性本善,基本的东西全都一样,不管你是非洲人,拉美人,欧洲人,亚洲人,这基本上是一样的,不一样的就是习惯有所不同,还是《三字经》里的。习惯的差别不要放大成为文化鸿沟,如果我的博客也好,我的书也好,能够起到一点这个作用,让大家看到在思维方式上,在人的本质上,其实没那么大区别,区别就是你刚才提到的语言,如果你掌握了语言,你会发现本来那种区别就更显现不到了,看都看不到了,所以有时候想不起来我身在何处,我有时候跟三个朋友在一起说话,如果他们说不同的语言,我会自然的转换我的思维逻辑,去用他的语言跟他讲话,我意识不到现在跟他用法语讲话,跟这位用英语讲话,因为我们在讲一件事情,因为我不会随时想到我是中国人,他是外国人,要么就说我说的是外语,他是母语,我说的是不是好,如果你达到这种境界,达到这种交流的时候,不再考虑自己,你在谈一件事情,这个时候人之间没有区别了。

  主持人:你是不是觉得语言本质上就是工具呢?

  翟华:他肯定是一种工具,这是没错的。但语言里暗藏了很多文化的内涵,同一件事情,他这么说,我们这么说,如果一开始会觉得差别很大,为什么他这么说,我们这么说,但是你时间长了以后,会意识不到,这里有文化背景,社会背景不同,但是要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达到这种境界以后,你已经体会到语言背后蕴藏的文化符号。

  主持人:您自己现在掌握多少国的语言?

  翟华:不敢这么说,我比较熟练的除了我们现在交流的语言之外,比较熟练的还是英语和法语,熟练的可以做三种语言,其他的语言,因为我在不同的国家工作过,我有个习惯,我要去这个国家之前,大概要学一点这个国家的语言,到了那个地方以后,我一定要买一本汉语和那个语言的字典,比如说越南和汉语的字典,韩国和汉语的字典,西班牙和汉语的字典,到一个地方字典肯定要买的,如果再一个地方呆长的话,比如菲律宾时间呆长的话,我要学一点当地语言,但是很不好意思,到了我这个年龄,能够再掌握的新语言,速度就慢了,所以我只能比较完整地流利讲三种语言,当然日语也在学,学了很长时间。

  主持人:现在还是在学?

  翟华:现在还在学。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李彦)

  相关话题:最受欢迎的中式英语出炉

  新浪连载:

中国人走遍天下之法宝:东方文化西方语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